您的位置: 首页 > 海参知识 >

红腹海参|冬天爱睡觉的海洋“大佬”

56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4 15:05:21    


海洋中柔软的“大佬”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Holothuroidea),与海胆、海星、海百合是远方亲戚,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区和热带区自然海域。热带自然海域中,海参的品种主要有红腹海参、糙海参、玉足海参、梅花参等。热带海参不仅种类多,而且资源量大,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沿海地区,其中西沙、南沙群岛和海南岛是我国热带海参的主要产地。

说起海参,大家能想到的似乎都是它的美味和功效。那你可太小瞧它了!海参竟是世界上生存最久的动物之一,有“海洋活化石”之称。早在六亿年前海参就开始存在了,恐龙见了它都得喊一声“大佬”。海参有众多的活命“秘诀”,除了“分身再生”、遇险“金蝉脱壳”等本领外,海参还会夏眠

海参是出了名的怕热,当周边水温升至20℃以上时,它们就会躲到深海的礁石下,不吃不动达三、四个月。然而,有的热带海参,习性又特别的不同寻常,它们不像别的海参那么怕热,反而更喜欢“冬眠”。

会冬眠的红腹海参

红腹海参 (Holothuria edulis),“参如其名”,暗红的“肚子”,紫黑的“背”,长得如此刻意,像块正在燃烧的炭火,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它的“热”。然而,科学研究发现,这位看去很“怕热”的大佬并不会夏眠,却会在冬天休眠。

▲ 如“炭火燃烧”的红腹海参 图片来自网络

  • 证据一:体质量下降

众所周知,熊有冬眠现象,冬眠后其体质量会下降,热带红腹海参也有相似的现象。

在春 (3月)、夏 (6月)、秋 (9月)、冬 (12月) 4 个季节对红腹海参(2019年7月采捕自三亚西岛)定期用毛巾吸干体表水分后称量湿质量,并对消化道组织进行取样。结果显示,红腹海参的湿质量在春、夏、秋三季均有所上升,在冬季却略微下降,总体上其生长极其缓慢。

刺参 (Stichopus japonicus) 是典型的夏眠动物,夏眠状态下会明显“消瘦”。而红腹海参不仅在夏季“长胖了”,而且“胃口”很好,摄食旺盛,表明它不会夏眠。

消化道相对湿质量、消化道长度与体长比两个指标变化,也从侧面说明冬季低温影响了红腹海参的摄食和状态,而且在不同季节温度下其肠道会发生变化,但未出现严重萎缩等退化现象。

▲ 不同季节红腹海参湿质量、消化道指标变化

  • 证据二:消化道组织的形态变化

通过观察红腹海参消化道前肠的形态学变化,发现夏季凋亡空腔最少,而冬季消化道肠壁结构的横行皱襞中出现较多凋亡空腔,肠壁细胞出现严重的凋亡,柱状上皮和浆膜层变薄。这种变化特征与刺参夏眠时相似,因此初步判断红腹海参存在冬眠现象。

▲ 不同季节红腹海参消化道前肠横切组织HE染色切片光学显微照片

  • 证据三 :机体酶活的变化

海参在休眠状态下,除了发生形态学变化外,其体内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如淀粉酶、纤维素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等。

研究发现,红腹海参消化道组织在 6 月具有较高的溶菌酶活性,全年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说明红腹海参在夏季生长良好,其消化道组织通过分泌大量溶菌酶来消化摄食过程中所带入的微生物等致病因子。

然而,它的消化道组织中的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均在 3 月表现出最高活性,这可能是由于 3 月海参从冬眠状态逐渐恢复摄食所致。消化道中淀粉酶活性发生了与机体生长相适应的变化,前 3 个季节缓慢上升,冬季时受环境温度影响呈下降趋势(对免疫酶指标变化有兴趣的可点文末原文链接)。

▲ 不同季节红腹海参肠道组织消化酶活性变化

▲ 不同季节红腹海参肠道组织免疫酶活性变化

结语

综上,红腹海参在春、夏季的摄食比较旺盛,冬季出现了与刺参夏眠相似的特性——体质量下降消化道组织萎缩、细胞凋亡而出现大量空腔,横行皱襞厚度降低、肠壁结构中的柱状上皮密集程度下降;而且其消化道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在12月均处于低值因此判断红腹海参具有冬眠现象

正因为海参有夏眠或冬眠的特点,每年有三、四个月在睡觉,野生海参生长耗时非常长,有的生长周期在五年以上,这是导致其价格不菲的原因之一,也使得海参名正言顺地成为“参翅八珍”之首的上乘珍馐。下次在餐桌上看见海参佳肴时,也许得怀着敬畏之情来品尝一番了。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干海参网 琼ICP备2024039828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