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去火”妙药
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因灼灼烈日、暑气侵犯,或嗜食辛辣厚味的食物,导致身热汗多、面红目赤、口干烦躁、喜欢冷饮、脸上常常长痘、口舌生疮,甚至大便干结、小便出现热痛热臭等。这属于中医学所说的热证。这类患者平素容易感受暑气,经常上火、舌红津少、心烦易怒,郁而化热或饮食积滞化热。
除了一些药物的治疗,简便的食疗方法就可以给身体降火气。你可以选择栀子这味药食两用的佳品。
![](https://static.ganhaishen.com/images/2025/02/08/86a7401f1270d081d0e8491569dadf82.png)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盛产于浙江、湖南、江西。
栀子是一味味苦、性寒的清热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对中医辨证属于热证,出现口腔溃疡、湿疹痤疮、黄疸、烦闷失眠等热证患者可以使用。栀子在烹饪中可以清泻人体上焦、中焦、下焦的火毒,对心火引起的诸多症状疗效甚好。
用法用量:可用于煮、炖、熬、烩等,建议用量3~10g。
注意事项:由于栀子为苦寒之品,多食易使脾胃虚寒,故寒性体质(四肢冰冷、脘腹冷痛、尿清便溏等表现),以及脾虚便溏的患者忌用,孕妇慎用。
食疗妙方
1.栀子粥
材料:栀子5g,粳米100g。
制法:栀子洗净研成细末,粳米洗净备用。将粳米加适量水熬成稀粥时,再加入栀子细末煎煮15分钟后即可食用。
适应证与原理:本品适用于湿热黄疸、胆囊炎、目赤肿痛。栀子入肝经,善于清热泻火、利湿、解毒;粳米具平补之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和脾胃,两者同用,有利于达到泻火的食疗功效,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黄疸、胆囊炎及目赤肿痛等。
![](https://static.ganhaishen.com/images/2025/02/08/bf6b4a4925cb11a390c507838312b14e.png)
2.莲子栀子汤
材料:莲子15g,栀子10g,冰糖适量。
制法:栀子用纱布包,与莲子加入适量水一同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加冰糖调味,吃莲子喝汤。
适应证与原理:本品适用于口腔溃疡。莲子走心经而清热;栀子入心经而清热解毒效佳,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成分。两者皆苦寒,合用使得心火可降,热毒可解,缓解口疮肿痛,可有效治疗口腔溃疡。
3.栀子香梨羹
材料:栀子10g,香梨150g,冰糖适量。
制法:栀子洗净研成细末,香梨洗净切丁,冰糖熬汁。在锅中加入适量水和香梨丁、栀子细末,煎煮20分钟,改文火后加冰糖汁勾芡即可。
适应证与原理:本品适用于咽干津少。栀子味苦,清热以泻火;香梨水分和糖分丰富,生津润燥,二者一苦一甜,对于口干舌燥、虚火上炎之咽干津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